文学大觉>奇幻>买宋 > 第一百八十八章 那就平分秋色吧
    宋朝的不和亲只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方法——岁币,明朝则是“封王封地”,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意思。

    这些措施的本质上就是加大条约的赔款力度,让他们满意而不来打我们,所以和汉朝不一样,宋和明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消灭北方势力,但也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原因。

    当然,条约并不一定都一直有用,总会有撕毁条约的,宋明都碰到过,也都解决过和被解决过。

    但不管怎么说,和亲也好,送岁币也好,其本质来说,都是屈辱的,是不平等的外交政策,所以,李小鱼拿出的这两首《明妃曲》,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借此提醒此时的宋人不要那么的盲目自信,也不要忘了居安思危,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强大自身才是关键。

    更不能一直想着花钱消灾,当有一天敌人不收你钱,直接动手抢时,那就什么都完了。

    像是面对后来的蒙元,人家根本不收你钱,自己动手抢,想抢多少抢多少,到最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即使跪求人家议和,拼命花钱都没用。

    因此,听完李小鱼这两首《明妃曲》,所有人都是大受触动,也让得忘忧亭里的朝廷诸公内心小小的惊了一下,莫名的开始有些一丝危机感,开始反思,他诗中所言是否有道理,是不是该适时作出改变了?

    的确,好像一味的送钱也不管用,这些蛮夷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比如辽人,最近也开始蠢蠢欲动,一直嚷着岁币太少,要求增加。

    包括李元昊为什么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西北边境骚扰,不就是因为背后有辽人的支持,想着坐山观虎斗,然后趁火打劫,乱中取利,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重熙增币。

    其中作为皇帝的赵祯更是深受触动,其实他原本也想改变这种局面,不过,他太仁了,仁到已经没有主见,所以老是被手下的文官牵着鼻子走,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没有什么自己做主的机会。

    因此,此刻大受触动之下,他是转头朝着手下的众多文臣武将问道。

    “列位爱卿,你们觉得呢?他们的《明妃曲》谁写的跟好?有道理吗?”

    听得赵祯问起,吕夷简文彦博等一众文臣相互望了一眼,而后,斟酌了一下后,文彦博是踌躇道。

    “官家,我觉得无所谓谁写的更好,平分秋色吧。”

    “对,平分秋色,他们的《明妃曲》都写的很好,也各有道理,实在很难分出胜负啊!”

    “没错,正所谓文无第一,不像第一场,双方所写的诗词并没有明显的优劣,就只能全看个人的喜好了啊。”

    听得一般文臣这样说,赵祯是不由微微冷笑了一下,因为他知道,此刻,这帮文臣已经有些不可避免的偏袒这帮文举生了。

    毕竟,虽然王华和这帮文举生所写的《明妃曲》都很好,的确很难分出胜负。

    但是,如果非要深究的话,还是王华的更有感染力一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特别是他诗中的那句“汉计诚已拙”,更是让得所有人忍不住心中一凛,思考是否真的是这样,难道除了这个办法,他们真的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来对付蛮夷了吗?

    不过赵祯也没有说破,他也知道这帮文臣好面子,弄的他们太难看了也不好,所以是笑了笑,一连玩味的道。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第二场打平了吗?”

    望着那赵祯那一连玩味的笑容,众多文臣略显尴尬之下,为了保全一众文举生的面子,不让他们太过丢人,也只得是强行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