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觉>竞技>影帝重回十八岁 > 180、回家!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表达了导演对长度的依恋,一条山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说完,四方田犬彦忽然笑了起来

    “实际上,这一段是我套作的,而且取自你们华夏一位我特别喜欢作家的作品。”

    “哪一位呢?”宁远好奇起来。

    四方田犬彦笑道“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自序。”

    宁远恍然,现阶段,余华可是国际上华夏文学的先锋,作品虽然不多,但都声名在外。

    难怪这次会把四方田犬彦找来,显然,管中窥豹,就可以知道他对华夏文化很了解。

    四方田犬彦接着道“在看到这部电影后,我惊喜地发现,余华所说的这一段,在《那人,那山,那狗》中,却再清晰而又绵延不过了。”

    不仅四方田犬彦,北野武也对这部电影很喜欢。

    “就像我拍菊次郎那部电影一样,我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先抑后扬,与其说是人的自我反省和救赎,不如说是一种成长。”

    北野武感叹道“我很高兴,在华夏也看到这么温情的电影,就像世界的发展史,古希腊哲学家蓬勃发展的同时,华夏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的地方,却在相同的时间有着相似的文艺发展。”

    “而现在,我在霓虹国,而你们在华夏,又拍出相近的电影,让我想起华夏一个成语,异曲同工,哈哈,这让我觉得非常奇妙。”

    访谈就在这种愉快祥和的氛围中结束,宁远,也跟这两人有了关联。

    在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毕竟来自于两位名家的推崇,而且他们咖位摆在那儿,不会随便商业吹捧。

    所以,他们的话很让人信服,自然就把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往电视台致电、来信的观众络绎不绝,都在询问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而在这个时候,《彭建明作品集》霓虹文版,也在紧锣密鼓的翻译中。

    译者不是别人,正是于晓洁,其实当初在利贺的时候,于晓洁在得知宁远的想法后,就主动毛遂自荐。

    而关于电影的小册子,《旬报》已经发行,上了各大书店,乃至东和东宝旗下绝大多数电影院的关联书店。

    准备就绪,电影定在3月1日,首先在岩波影院上映,进行为期半年的放映。

    毕竟岩波影院的电影都是按月放的,二月份的电影上个月就已经排了,所以只能在三月。

    而那个时候,彭建明的作品集也差不多可以完成。

    宁远当然也不会奢望在自己走之前就上映,毕竟他来霓虹国,到现在也不过一个月,对于一部电影的发行来说,这个时间根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