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觉>竞技>重生于世纪之初 > 第三章 曾经的我
    八点刚过,“吉大电脑室”刚一开门,手里拿着两个包子,端着一杯豆浆的刘益之就钻了进来。

    这家电脑室身兼电脑打字、复印打印、学习培训等多项功能,因为有附近工厂上夜班的打工妹下班要过来学习电脑,所以开门很早。

    找到老板,很快谈好了价钱。电脑打字和排版一份两页纸的简历,再打印二十份,总共五十元。没办法,这个年头只要跟电脑沾点边的,钱都好赚。

    刘益之原本想亲自上机打字排版,但是看到五笔输入法,果断退却。老板叫来一个女学员,充当刘益之的“临时秘书”。

    电脑里有简历模板,打开一份空白的,把姓名,身份证号,毕业学校等基本信息填进去,接下来就是刘益之的工作经历了。

    应聘过数十次,也面试过不少人的刘益之知道,要想找份好工作,写好工作经历非常重要。电子元器件销售,首先要有相关的销售经验,如果懂电子技术,那就锦上添花了。上一世的刘益之绝对够,但是这一世的他没有,只能靠编了。

    先说自己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电子厂当技术员,负责产品研发,也就是给设计工程师打打下手。这样,电子技术基础有了。销售经验,他直接套搬了一位朋友的经历,交州德光电子公司的销售。

    不是同一座城市的公司,被揭穿的风险就降低了许多。工作经历的细节,比如产品和客户,就把那位朋友吹过的牛整理一下,都是混一个圈子的,这些产品刘益之也熟悉,客户也听说过,编起来头头是道。

    打印好后,刘益之突然想到什么,问老板,“你这能上网吗?”

    “能上,我刚装了adl,2网速,嗖嗖的。10元一个小时。”

    2网速也敢叫嗖嗖的,你这老板有点飘啊。

    “好吧,先来一个小时。”刘益之也不二话,坐下来先把输入法改到微软拼音,打开浏览器后用一指禅折腾了一下后就不知所措了。习惯了内事不决找千度,外事不决就g。这个时候搜索引擎是啥呀?我也很迷茫啊。

    没有办法,只好找来老板。“老板,我想找华夏人才热线,怎么找啊?”

    老板熟练地打开3618网,输入华夏人才热线,然后一点就进去了。

    哦,想起了,现在是红衣教主周老板的天下。

    在华夏人才热线里注册账户,填写信息,然后把wrd文件里的简历复制上去。同时还申请了qq和邮箱。qq号无所谓,随缘就好,反正上一世自己记了二十多年,也没记住那个八位数的qq号,不过必须把号码和密码都抄下来。邮箱还是用163的,上一世那个,都习惯了。

    填写联系电话时,突然想起自己现在这个手机号码用到02年就废弃了,中间换了两三个号码才换到一直用的那个号码,然后用了十几年,都刻在大脑灰质层上。不如下午从人才市场回来,去书城找一找,把那个熟悉的号码找到,一步到位。

    在华夏热线网页忙完后,带着二十份简历出了“吉大电脑室”,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在书报亭买上一份特区报,刘益之跳上了29路公交车。

    坐在公交车上,透过玻璃车窗,看到两边的荒地、高楼和工地。这座城市正在日新月异,上一世的自己是这座城市日渐繁华的经历者,却做了一个可悲的旁观者,隔着玻璃欣赏到了美景,却没有抓到其中一丝的利益。现在的自己,真的不能再这样做了。

    换了三趟公交,摇晃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红岭区的市人才市场。

    现在是午休时间,路上到处可见来求职的人。他们有男有女,有四十多岁的大叔大妈,有十岁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有的衬衣皮鞋,有的t恤拖鞋。憧憬、激情、忐忑和疲惫在他们的脸色交替出现。

    找地方吃了中饭,赖在那里吹着风扇休息到一点十五分,来到人才市场大门口,已经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人。

    刘益之挤在中间,拿出了特区报。现在的特区报每天一期,每期都会用两三个版面刊登当天人才市场的招聘单位和岗位。在公交车上,刘益之就已经挑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