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觉>仙侠>东北之虎 > 第241章 摘桃子
    (有急事回老家,本来有几章的存稿可以发布,不过离得近一点的网吧由于人太少,到五一才肯营业。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出兵外蒙?”已经从陕北返回到奉天城的叶重看到徐树铮慷慨激昂的电报陈文,不由赞道“好一个徐佑铮,居然能想到这样一招转移国内视线的办法。”

    “不仅解决了边防军的名义问题,还在道囘义上占据了制高点。徐树铮这手确实耍得不错。”蒋方震点评道,“徐树铮收复外蒙,兴帅是支持还是反囘对?”

    “当然支持,不管徐树铮的出发点如何,也算是利囘国囘利囘民,总比他把边防军派到湖南去要好。”叶重笑道。

    “锡林郭勒盟到库伦段的铁路,兴帅都修了两年多了,就这么让徐树铮把果子摘走了?不如兴帅也派一支军囘队过去。”修铁路有多烧钱蒋方震是知道的,如果让徐树铮把外蒙收回了,等于这些年叶重做出的努力,好处却都让徐树铮占去了。

    “无妨,徐树铮此人极为强囘势,若是我派兵掺合进去,到时候反而生了龌龊。眼下到库伦的铁路还未峻工,劳师远征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徐树铮要去,让他去好了。他不是想向奉天买军用大卡车用来运兵吗?我都卖给他。”叶重豁然一笑道。“编练参战军,再加上湖南作战,现在又出兵外蒙,估计向日本人的贷囘款也花得差不多了。”

    “万一徐树铮真在外蒙站住了脚又该怎么办?”蒋方震道。

    “他站不住脚,日本人最近在外蒙一带颇为活跃,估计是想以日军为依仗,再次策动外蒙独囘立了。”叶重冷笑道,“近在咫尺的山东尚且顾及不了,如何有底气与日军在外蒙角力。”

    蒋方震点头道,“兴帅心里有数,卑职也就不再多言了。”

    “兴帅,好消息,奉天兵工厂把120和150两种口径的重炮造出来了。”叶重和蒋方震刚聊完,军械处的萧迪就跑了过来。

    坐在椅子上的叶重一下子站了起来,心情大好地道“百里兄,一起去看看。”

    为了防止城南日军可能的暴囘动,除了在城南设有军囘队外。东北的几大政囘府控股的飞机制囘造厂,还有奉天兵工厂都建在了城北。在警卫的的警卫下,小汽车穿过森严的戒备,进入奉天兵工厂的核心地带。

    车窗外,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白人的身影,这点在通辽兵工厂也很常见,不过与通辽兵工厂的大多数俄国技师不一样的是在奉天兵工厂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军工囘人才。

    小汽车在火炮试射场地停下。4门架设好的大口径火炮,两门120的重型榴弹炮,两门150的重型榴弹炮,颀长的炮筒斜指天空,显得是如此的霸气。

    “日军轻武囘器的配制并不高,自从兴帅在欧洲大规模采买军火之后,随着以后战防炮,p18冲囘锋囘枪装备到部,东北军在轻武囘器上不会弱于日军,唯一的差距便是重火力上的加强。以前通辽仿日造的三八式105重野炮放在民国来说,是镇军利器。不过跟日本军囘队的装备比起来就要逊色一些了。现在奉天兵工厂仿造出了德式的这两种口径的火炮,东北军和日军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假以时日,正面战场上与日军抗衡,并非难事。”蒋方震看着眼前的大炮,眼睛中闪动着莫名的光采道。“萧处囘长,这两种口径的大炮性能怎么样?”

    “从德国过来的技师在兵工厂的工作还是相当严谨的。这种120口径的火炮与德军原来的制式装备性能已经相当接近了,不过奉天兵工厂的制炮机械才刚投入生产不久,很多机器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试,因此对于生产难度更高的150重型榴弹炮,性能比起德国的原产货要逊色一些。实际口径149.7,炮管长17倍口径,高低射界-11度–45度。水平射界5度,炮弹重44公斤。大炮全重2250公斤。3到4百发炮弹。”

    “大炮的质量要想办法提高。军火要装备几十万东北军,不能把军火把成艺术品,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又要兼顾到火炮的生产规模。”后世二战中苏联有一种122口径的火炮性能非常出色,不过整体上大炮的使用寿命是不及德军的。炮管更换率比起德军要高得多。可质量虽然低一些,苏联却是用量的优势,再加上俄欧的严酷的气候,生生挡住了德军。

    “是,兴帅,另外兵工厂还根据德国的105口径的火炮,对东北军现役的重炮进行了改进。在炮身减轻了20公斤的前提下,威力增大了将近六分之一。”萧迪道。

    “现在三种口径的火炮产量怎么样?”

    “现在105,120,150三种口径的火炮月产量分别是4门,2门,1门。这次从欧洲采买了大批的机械,今后奉天兵工厂主要负责造炮,还有一批制炮机械在调试阶段,预计到后年底,奉天兵工厂的建造全部峻工后,就算以后不再添加机械,重炮的生产枪囘械能再番两番左右。”萧迪回答道。

    整个奉天兵工厂从选址到峻工要花将近4年的时间,跟通辽兵工厂比起来可谓是龟速至极了。不过两者意义不一样,通辽兵工厂主要是解决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问题,涉及的军火只是步囘枪,中小囘口囘径的火炮,工艺上简单了很多不说,而且需求压囘倒囘一囘切,叶重是做了诸多准备,集中了全力才让通辽兵工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

    而奉天兵工厂的情况不一样,主要是造炮,中,大型口径的迫击炮,这些重炮,还有大量的75口径的火炮。叶重也不想因为赶进度,给奉天兵工厂留下一些隐患,慢火出细工。

    而且现在东北到处都要用工用人,王永江找叶重抱怨过几次,要统筹全局,因为建造奉天兵工厂占用太多的资源,影响了其它方面就不好了。就目前而言,一个月有7门重炮,一年就是84门,而且生产的主流还是75口径的,以东北目前的财政情况,在每年的扩军经费与巨额的军费后,不足以支撑东北军再装备如此多的重炮。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存放到军械库。在需求上也不那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