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觉>仙侠>东北之虎 > 第453章 结局
    到1945年末,民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增加到了5艘,印度洋舰队的航母增加到了7艘。陆军拥有各式坦克合计超过7万辆。空军拥有的最先进战机速度超过7百公里,航程达到2900余公里,龙鹰9已经被开发到了活塞发动机飞机的极限。国防军装备的各式飞机超过6万架,经过几年的发展,若是开启全面战争,民国一年的各式飞机产量可以达到7万架以上。坦克,自行火炮的产量可以超过5万辆。随着中东铁路,东南亚铁路的相继全线竣工。几年的统治下,民国已经基本肃清了当地的不臣势力。若是加上整合进来的东南亚人,中亚人,中东人,此时民国人口已经超过8亿,向9亿迈进。将日本几十年的工业成果据为己有,几乎拆完了日本本土的工业设备,再加上又经过几年的和平发展,民国工业规模已经将苏联甩在了身后。超过2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拥有最为庞大,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仅次于美国的工业规模。

    民国试飞了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导弹,液态火箭技术也在稳步向前迈进。

    继原子弹之后,民国再度开启了氢弹计划。另外在核能的运用上,包括核电站,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欧洲列强的军费大多用在了惨烈的消耗战中,而民国的军费除了养着规模庞大的军队以外,研究经费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此时的民国虽然没有美国有钱,可是爆发战争,绝对比美国能打。

    民国34年9月(1945年)被封锁数年之久的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被封锁之下。饿死。冻死,被炸死的人加起来超过四千多万,再加上被弄到民国服苦役。从事轻工业的青壮,此时日本的总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不足1千3百万,一个曾经排名在世界极度靠前的工业国被民国打落成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明治维新之后的工业成果被民国吸食一空。

    街道上到处走动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已经很少能看到年轻男女。日本的一些大家族早已经乘坐潜艇移民到了美国。

    9月23日,日本政府终于决定无条件向民国投降。答应民国的一切条件。日本联合舰队在军港都已经生锈的军舰无一例外的被民国所接收。

    日本仅保留本州,将北海道,本州,九州以及其他的岛屿全部割让给民国。裁撤一切军队,为此,民国的太平洋舰队总部也直接搬到了九州。并且将九洲改名为“平虏省”。

    另外全面禁止日本的柔道,空手道等一切与武士道有关的武术,体育运动。日本残存不多的古籍文献纷纷被收集起来押运到北京被库存起来。大量焚毁的书籍使得日本的传承文化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而此时的民国教育科技却蒸蒸日上。一个放在眼皮子底下缺少各种资源的农业国,除了彻底臣服在民国的压制之下,人口只有一千万出头。不可能再有任何作为。若不是叶重不愿意将日本人吸纳进民国。连本州叶重也不会给他们留下。不过这种结果对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民国的俯视之下,日本永远都不可能建立起军队。

    没有美国的插手。苏联并没有击败德军主力的能力。战争一直持续到1946年4月,苏联的血已经流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英国间谍从德国截获的情报,德国正在进行类似于民国核计划的实验。之前一直由于缺重水导致核实验的进度一再拖延。叶重也担心希特勒这个狂人搞也原子弹之后,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而去年美国高调的宣布已经成功试爆原子弹。插手欧洲战局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

    人口不到两亿左右的苏联在战争中死了几千万人,大多数还是壮丁,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战略纵深,资源都不及民国,苏联打了几年战,伤亡惨重,民国却一直在养精蓄锐。

    由于试爆了原子弹,美国在国际上指手划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欧洲各国此时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

    民国35年(1946年)4月13日,民国的一艘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叶重以此为借口,对德国大加指责。丘吉尔欣喜若狂,正愁着怎么把民国绑上英国的战船。德国却给他带来了机会。丘吉尔亲自写信给叶重。叶重微作权衡之后,便提出在“波斯省”阿巴斯港面谈。(将伊朗改建成的南部省份。)

    5月11日,在大群龙鹰9的护卫下,一架客机降落在阿巴斯港。经过几年的建设,再加上民国有意增加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继新加坡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军港,港口出没着大大小小的战舰。空中预警机在四处巡逻,以民国此时的反潜技术,并不畏惧德国的u型潜水艇。至于水成战舰,民国的印度洋舰队更是掌控着整个印度洋的秩序。

    “可惜因为欧洲战乱,一直没有机会碰面。很高兴能认识总统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流亡在法国的戴高乐主动迎了上来。翻译很尽职的向叶重转叙。而斯大林则明显要站得远一点。

    叶重是能说英语的,不过这种外交场合,自然不会去说英文。用这正腔圆的普通话道,“我也很高兴认识能在希特勒的疯狂下,坚持下来的英国,法国领导人。”

    戴高乐此时只是法国流亡政府的首脑,本来没有出息这种会议的资格,不过叶重特意提及戴高乐,让戴高乐格外的喜出望外。“欧洲人饱经战乱,我想我们应该尽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使世界重新恢复和平。”

    跟这些大佬没什么交情好讲。有利益共同点就有说有笑,利益冲突时,面红耳赤的拍桌子也很正常。叶重不是来叙旧的。甫一见面就直奔主题。

    “总统阁下说得对,德国挑起了整个欧洲的大战,给欧洲各国人带来的惨重的伤亡和损失。我们迫切的需要使欧洲回复到战前的状况,并且彻底解决德国这个爱挑起战争的国家。”叶重特意让戴高乐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更定另有所图,戴高乐想要重返法国,便离不开强力的支持,能得到叶重的首肯,法国复国便是**不离十了。

    整场会议中,叶重,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都同意将欧洲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苏联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区域。法国。波兰这些小国全部复国。

    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苏联根本奈何不了德国。此时也不得不借民国之力,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至于苏联东面的土地,丘吉尔和戴高乐都选择性的没有提及,这是苏联和民国的矛盾,英法都很明智的不参与进来,苏联的陆军在欧洲仅次于现在的德国。而民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掠夺了日本几十年的工业成果上千万的免费劳动力,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元气大伤的国家可以相比的了。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大量内迁,其中乌拉尔工业区成为苏联武器供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民国在鄂毕河东岸可以轻易地打到乌拉尔山下,鄂毕河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民国改造得差不多了,铁路网也比以前更为发达,苏联想从民国手里把失去的土地抢回来,比登天还难。